2025年7月11日,中日兩國在動物衛生與檢疫合作上的關鍵協議正式生效,為日本牛肉恢復對華出口掃清障礙,這是自2001年因瘋牛病(BSE)疫情導致中國禁止日本牛肉進口以來的重大突破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大阪參加2025年世博會中國國慶日活動期間,與日本自民黨幹事長森山裕舉行約30分鐘會談,確認《中日動物衛生檢疫協議》國內程序已完成。 日本政府計劃加速後續磋商,力爭早日實現牛肉出口,預計首批出口最快於2026年初啟動。此舉不僅為日本農業開闢約23億美元的潛在市場,也在中美貿易緊張背景下,展現中日經貿合作的積極信號。 協議生效與談判進展 《中日動物衛生檢疫協議》於2019年11月簽署,旨在通過檢疫合作確保牛肉安全,防範瘋牛病與口蹄疫等風險。然而,中國因疫情與技術細節問題推遲國內程序,導致協議擱置逾五年。2024年11月,日本首相石破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,要求加快恢復牛肉進口;12月外長會談進一步確認重啟談判意向。 何立峰與森山裕7月11日的會談標誌協議正式生效,日本農林水產省估計,後續需數月完成檢疫與安全磋商,包括進口牛肉的年齡限制(30個月以下去骨牛肉)與檢驗標準。森山裕表示:「這是24年來的重要一步。」 背景與市場潛力 中國自2001年日本爆發瘋牛病後禁止其牛肉進口,當時日本僅向香港、柬埔寨等少數市場出口和牛等高品質牛肉。隨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2013年認可日本為瘋牛病「可忽略風險」國家,日本牛肉出口逐年增長,2024年達3,800噸,總值約350億日元(約2.3億美元)。 中國中產階級擴張至5.5億人,對高端牛肉需求激增,2018年進口牛肉104萬噸,主要來自澳洲與巴西。分析師李國祥指出,日本牛肉的品質管理經驗可為中國市場提供多元化選擇,預計年出口潛力達23億美元。The post 日本牛肉相隔24年後 有望重返中國市場 中日檢疫協議生效 appeared first on 經濟一週.